2015年工業經濟增速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預計進入2016年以后這種壓力仍將持續。對2016年工業經濟增速的預測,應在對長期因素和短期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的基礎上,做出科學的分析。
1.工業經濟增速與GDP增速的比較分析。在很長一段時期里,工業經濟增速一直明顯快于GDP增速,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又明顯快于全部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1998-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平均增速、全部工業企業增加值平均增速和GDP平均增速分別為12.84%、10.24%和9.48%。然而,近年來這一情況發生了改變。一是全部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不再明顯快于GDP增速,甚至低于GDP增速;二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仍高于全部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但差距縮小。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全部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三者的數量關系發生轉變的根本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中國工業化階段的變化。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工業對國民經濟拉動作用的表現形式發生了變化,從而導致工業經濟增速與GDP增速對比關系的轉變。首先,工業規模繼續大幅擴張的空間面臨制約。一個國加在工業化的前期和中期,通常是工業規模迅速擴張的階段;而到了工業化中后期,工業規模的擴張速度會大大放緩。其次,工業對國民經濟的作用由增長拉動轉向結構升級和效益提高,技術進步取代要素投入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工業作為技術進步的基礎載體,將不斷改造弟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從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生產組織方式和資源利用方式的改進。后,工業對服務業的帶動作用大大增強。隨著中國先jin制造業的發展,工業企業會越來越多將服務業外包,逐步形成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巨大需求,從而帶動服務業比重和質量的提升。
二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和工業生產組織方式的轉變將帶來工業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從而導致中小企業取代大中企業,成為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同時,全球范圍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在引發制造業生產組織模式的巨大變革。以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制造業互聯網、中國的“制造業2025”為代表的新的工業發展戰略將深刻地改變全球工業,催生一大批生產技術和生產組織方式處于先jin水平的創新性中小企業。總之,中小企業的發展在工業經濟增長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而帶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和全部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數量關系的變化。
2.2015年和2016年工業經濟增速預測。當前中國工業經濟正處于從“舊常態”向“新常態”的過渡時期,因此,不能簡單以過去的增長情況來推算未來增速,而應當綜合考慮國加的政策目標、工業經濟系統的內在平衡、國nei外發展條件變化等各種因素,合理預測工業經濟增長速度。2016年工業經濟增速的預測應建立在潛在產出增長率變化的基礎上,正確把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全部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三者的數量關系,結合工業部門面臨的內外部發展條件做出科學判斷。
從潛在產出增長率來看,國jia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和體制機制改革的力度,尤其是在促近創新驅動和落后產能淘汰上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戰略部署。但很多政策發揮作用需要一定的時間,可大致認為2016年潛在產出增長率為7%左右。從工業部門來看,2015年前三季度全部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明顯低于GDP增速1個百分點左右,而2016年這種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到1.5個百分點。
政策建議
當前是中國從“十二五”步入“十三五”的轉換時期,也是逐步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在比較優勢發生變化、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增長動力機制面臨巨大的轉換壓力,應通過強化供給管理塑造新動力,消減勞動力結構性錯配、推動技術創新、加快制度創新,使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成為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1.降低工業經濟增速預期。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已經持續了30多年,這在世界大國當中是從來沒有的。從世界上其他國的發展歷程來看,一個國在經過了三個十年的高速發展以后,通常第四個十年經濟增速都會明顯下一個臺階。目前,中國正處于第四個十年,正處于這種階段轉換的過渡期。當前,工業經濟增速的放緩,既是全球經濟不景氣帶來的需求萎縮的結果,更是潛在產出增長率逐步降低的結果。因此,可合理調低工業經濟增速預期,為體制機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留下較大的政策空間。
2.盡量避免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中國工業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現階段的戰略選擇將直接決定未來經濟的發展前景。當前,宏觀經濟仍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但是并不存在很大的“失速風險”,也未造成大規模的失業。同時,一定程度的經濟下行壓力有利于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促近企業轉型升級。在這種情況下,國jia應盡量避免出臺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將政策重典放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動工業經濟增長動力機制轉換上。
3.加快以體制機制改革促近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市場機制不完善,尤其是生產要素價格扭曲,是中國工業經濟發展中很多結構性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能夠促近潛在產出增長率的提升,從而真正實現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當前體制機制改革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突出問題,必須著力加快推進,否則就會導致結構調整等政策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在當前形勢下,可加快以下幾方面的改革。一是加快價格改革,理順價格形成機制,縮小政府定價范圍,促近市場競爭。二是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各種所有權股本實現大包容性的共贏、多贏。三是加快財稅改革,理順中yang央與地方財政的關系。
4.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近工業企業創新。提高潛在產出增長率,應充分發揮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一是重典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是經濟活力的源泉,也是技術進步的源泉。國jia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鼓勵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ye業化。二是利用市場機制對企業技術創新行為加以支持。推動建立有利于創新的制度環境和激勵機制,通過一種競爭性的、公平的方式分配創新經費,鼓勵有創造力的企業脫穎而出。三是對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給予更大的空間,尤其是在物聯網、大數據等一些新興領域里,盡量避免對企業的經營范圍和方式進行限制。